学院风采
YABO.COM官方网站下设英语系、日语系和大学英语教学部。截止2022年9月,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800余人。
学院下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、翻译学研究所、国别和区域研究所、国际传播研究所、东亚文明研究所六个研究所,外国语言与文化学科为宁波市重点学科和学校一流学科,建有“波兰研究中心”和“阳明学堂”两个特色平台。学院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队伍,其中专职教师75人,有教授2人,副教授14人,其中博导1人,硕导3人,外籍教师4人。聘请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洁教授担任学院院长。
学院设有外国语实验中心,下设同声传译实验室、语言实验室等共15间,总面积近1700平方米,设备总值400余万元,学生座位800余座。另有校园调频广播台、网络自主学习平台、外语情景模拟实训系统等教学软、硬件配套设备。2011年-2016年之间,学院总投入120万元更新多媒体语音室,2017年投入45万元更新同声传译实验系统,2019年投入20余万元新增外语情景模拟实训系统。
党建引领
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扎实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,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、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,稳步推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引领学院各项事业发展。
学院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,其中教职工党支部2个,学生党支部3个。近年来,教工党支部先后获评校“示范品牌支部”、“五星支部”、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”等荣誉,教师党员先后获省一流课程、省市教学成果一等奖、省市优秀共产党员、市高校“四有”好老师、市高校优秀课程思政教师等荣誉。学生党支部以“志行合一——青春修身课”为教育行动方案,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和实践活动,取得了显著成效,其中“汉藏情”暑期支教活动被评为宁波市“先进大学生集体”、浙江省大中专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先进团队、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“百强团队”;“三叶草”生命关怀志愿服务队荣获宁波市人民政府颁发的“宁波慈善奖”荣誉称号;“青春修身课”工作室被评为宁波市辅导员工作室;“大学生理论宣讲团”被评为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“志愿服务先进团队”。
人才培养
学院致力于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、宽口径人才:探索“外语+工科/商科/经济”的复合型多专业人才、“英语+波兰语”“日语+波兰语”的复合型多语种人才的培养,以布局中英、中日和中波“区域文化国际传播”的外译工程,实施中国制度在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传播工程,落地“港口建设,文化先行”的文化工程为抓手,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活动,立足宁波,面向全国,培养有“探索精神、创新意识”的外语专业人才,为国家以及宁波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。
学科专业建设
学院全面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工程,努力建设特色学科平台,构建有“传承创新、交叉包容”的学科专业体系。学院依托“波兰研究中心”和“阳明学堂”2个特色平台,形成“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、翻译学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、跨文化传播、国别与区域研究”五个研究方向,已逐步成为宁波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智库之一。
社会服务
学院利用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,积极开拓社会服务工作,主动为宁波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。学院开展党政干部培训、外语资格认证考试、国际化研修项目和硕士研究生联培项目等培训业务,还承担各领域各层次的翻译工作和外语培训工作,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。
国际交流
学院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性、应用型的外语人才,坚持“国际化”的人才培养道路,不断拓展国际交流项目,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、美国拿撒勒大学、日本二松学舍大学、波兰波兹南密兹凯维奇大学、塞浦路斯尼科西亚大学等20余所海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办院特色
学院建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“波兰研究中心”和浙江省文化育人载体“阳明学堂”两个特色学科平台,通过搭建跨文化中西交流学术空间,运用地域挖掘、整合创新的方式开展特色学术交流活动,为学院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服务。
未来展望
学院重点建设外国语言文学特色优势学科,提升波兰研究中心和阳明学堂两个特色学科平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。夯实英语和日语专业竞争力,稳步提高大学外语教学质量。努力将学院建成在省内有影响力、在国内有知名度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优势突出、特色鲜明的YABO.COM官方网站。
(数据更新至2022年10月)